鉴赏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鉴赏常识

书画鉴赏知识

浏览:0
(1).书画家传传记
 
    前代书画史中的传记,除了记载作者的身世履历以外,大都包括对他们的艺术成就的评论。如唐张彦远《法书要录》中收集的几种书家评传;又张氏所撰《历代名画记》、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南宋邓椿《画继》中的一些名家列传,一直到晚清彭蕴灿辑的《历代画史汇传》和近人新辑的几种书画家人名词典等书,其内容性质大都相近。其他还有一些能书画的名人,恐怕要到史传、地方志中才能找到。
 
    我们对一个书画家的生平事迹及生卒年月,要尽可能的熟悉。如读《东观余论》考定黄伯思的行踪,也连带了所谓柳公权《兰亭诗》卷的是非;还有,因查阅王挑的有关传记,考出了他的卒年的大概时间,于是证明了款识自称作干“宣和甲辰”的传世安氏本《梦游瀛山图》(《墨缘汇现》名画上有著录)乃是他人画后添了王氏的伪款,因为那时王诜已去世了。
 
    对于那些传为某人所作的无款印或有款印而是孤本、珍本、稀见的作品,心中无数的话,就要翻一翻前人所著的书画史传中对其人的艺术面貌和水平高下的评论,看看大致符合与否。如有人曾用论述赵昌、王友的各种传记,辨别了一件无款的《写生蛱蝶图》被明董其昌定为赵昌画的错误。因为可信的赵昌真迹早就不存在了,不靠这些文献资料是难以鉴别判断的。
 
  (2).笔记等杂录
 
    还有一些不纯粹是记述书画的笔记、杂录、野史,从其中也可以发现一些有关书画家评传或书画作品鉴别辨伪的资料。明沈德符的《野获编》中就记述朱实(肖海)作假王维《江山霁雪图》事。又如明朱之垝题的杨婕妤《百花图》卷(见《石渠宝笈初编》著录),一些认为这个定名是臆造的,因为杨后(宁宗后,曾封捷妤,后进位为皇后)只能写几笔颜体字,根本不会作画,也从未画过任何画。后来从题句中上春的月、日(四月初八日)查对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三:“皇太后圣节”一条,即与理宗后谢道清的生日完全吻合,因此肯定了这是南宋理宗作的诗,由当时画院的人作书画给谢后上寿的东西。这样,作者是谁,虽然一时还不能断定(有些近乎马麟),但原来定名的错误,终于纠正过来了。
 
  (3).书画家本人的诗文集和有关亲朋等人的诗文集
 
  还有书画家本人和他们的朋友或亲戚的诗文集,也是极为重要的资料。这类诗文集内容虽不多,但较少有意伪造,除了偶有失误以外,大都真实可信,利于辅证。如有人在石涛的朋友李麟的诗集《虬峰集》中,找到了石涛的可靠的生卒年岁,纠正了近代几种传说的错误等等。
 
  (4).书画作品著录书
 
    对收藏或看到过的书画作品进行文字记录工作,就叫作书画著录,将这种文字记录编辑成为专门的书册,就叫作书画作品著录书。但过去的收藏家未必一定都有著录,像大名鼎鼎的梁清标、项元体就没有著录传下来。另一面有人收藏不多,或根本不是收藏家,却有著录行于世。著录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人的收藏,或称一家所藏,如安岐的《墨缘汇现》(其中只是少数记载他人所藏)、庞元济的《虚斋名画录》皆是。各朝内府的收藏著录像赵佶的《宣和书画谱》、弘历的《石渠宝笈》也属此类。另一类是经手或过目的著录,如郁逢庆的《书画题跋记》、吴其贞的《书画记》、顾复的《平生壮观》、吴升的《大观录》都属此类。有的撰者还是经营书画生意的古玩商。而《装余偶记》又是字画被工编写的一部著录。有的是看到作品以后的回忆记录和刻意骗人的著录等等。
 
    由于著录书作者的鉴别能力高下不同,著书的观点和目的不同,著书的方法不同,著书时采取的态度不同,因此著录书可靠程度也就各不相同。有些著录者态度不够认真,只要他们收藏或看过某件作品,不管真伪如何,信手就做著录,甚不负责任地抄别人的书;加之大多数著录书都是后人整理出版的,本人亲手整理出版的为数很少;况且往往是传抄本,一传再传,一抄再抄,也难免会产生不少抄写错误。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某些书画著录书中常有种种错误,是不足奇怪的。这里提出来的一些情况只不过是要求我们在鉴定工作中运用书画著录时要加以注意。
 
    明清以来,名种著录书逐渐多了起来,有些仍然沿袭旧的格式,只记作者姓名及书画名称,对内容款式只简单的说上几句,记录得很不具体,有的甚写错了。如清代吴其贞《书画录》、孙承泽《庚子消夏记》、顾复《平生壮观》等就是这一类型的著作书。还有些著录书对书画的内容描述得比较清楚,诸如款式、书画家印章、题跋、质地、尺寸及收藏印等都详加著录,我们不用看实物,只看这些著录书,也就能大略了解那些书画作品的面貌。如高士奇《江村消夏录》、卞永誉《武古堂书画汇考》、吴升《大观录》、安岐《墨缘汇观》、庞元济《虚斋名画录》等,就属于这一类型。
 
    著录书的作者,多数在鉴定上下过一番功夫,虽然难免有误,但很多是正确的,值得学习参考来丰富我们的鉴定经验。如宋代赵佶《宣和书画谱》、清代吴升《大观录》、安岐《墨绿汇现》、缪曰藻《寓意录》、高士奇《江村消夏录》等所著录的作品,绝大多数是比较可靠的。但收藏家不管他有多么优越的条件和多高的眼力,终不免有局限性。如来赵孟坚、元张雨、、王冕等人的传记中的生卒年岁,许多著录书大都错误失实;有的著录书将原撰者理解错或抄错,如顾夏的《平生壮观》就将赵干《江行初雪图》上的金章宗完颜景的标题误记为赵佶书,《大观录》将元倪瓒《绿水园古竹石图》误记坡上有亭,等等。于书中著录的书画也往往真伪俱有,有护短抬高的现象,更是常见。如晋代王羲之《临魏钟繇古千文》卷,宋代赵佶喧和书谱》,清代安歧《墨缘汇观》都曾著录是真迹的晋人法书,今天看来实际是唐末或五代人的钩填本,有些实际是唐人的响拓本。清代吴升的鉴定能力很高,他对于所收藏或看过的书画都有评论。《大观录》记载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卷后黄绢隔水上的题诗的款云:“洪武十年观于奉天门因和冯子振韵,宋濂书。”实际上在原件上并无“宋濂书”三字,他认为是宋濂写的,所以将“宋濂书”三字加上去了,却未说明这三字是他自己加上去的,贻误了不少人。清代比较有名的鉴赏家高士奇的《江村消夏录》卷三载有宋代米芾《云山图》卷,将题跋等均写上而未做任何说明,但《江村书画自》中则写明是“董题好赝本”。元代徐幼文《石洞书隐图》卷,在《江村书画目》中写的明明是“画不真跋真”,但在《江村消夏录》中也未加任何说明。罗振玉得到了他的秘本《江村书画目》,发现把许多进呈给皇帝的假字画记在上面。秘本底账如此,虽不足异,但在他刊刻行世的著录书《江村消夏录》中,竟也将伪物收入来欺骗别人。清代方浚颐《梦园书画录》卷四之三十著录了宋代赵孟坚的《水仙》卷,款云:“昔子用征予作此图,而时方病目,因强写以报命,傀未尽工,今岁春,仲光侄复以佳纸索求,余再仿描此卷,清气往来,超乎尘表,尤觉为佳胜耳,叔子固记”。据考赵孟坚系宋代庆元五年生,景定五年卒,六十六岁。上款仲光是赵奕的号,为赵孟頫第三子,赵孟坚死的时候,赵孟頫才十岁,孟坚又如何能见到孟頫的儿子?再者赵孟頫是赵孟坚的弟弟,这是具有一般常识的人都知道的事,而这张画上孟坚题款自称:“叔子固”,按这种称呼,孟坚就成了孟頫的弟弟了。从以上两个方面来看,足可证明这件作品是一幅假画。
 
    荒唐的是莫过于明代张泰阶《宝绘录》,所著录的基本上是一批伪品。清代吴修《青霞馆论画绝句》评论说:不为传名定爱钱,笑他张姓谎连天,可知妮古成何用,已被人欺二百年。崇祯时有云间张泰阶者,集所造晋唐以来伪画二百许,制为《宝绘录》二十卷,自六朝元明无朝不备,宋以前诸国,皆赵松雪、俞紫芝、邓善之、柯丹邱、黄大痴、吴仲圭、王叔明、袁海叟十数人题识,终以文衡山,不杂他人,览之足以发笑。岂先流布其书,后乃以伪画出售,希得厚值耶?数十年间余见数十种,其诗跋乃一人所写,用松江黄粉笺纸居多。
 
    再清代杜瑞联《古芬阁书画记》,书法由汉章帝始,清代郭尚先止,绘画由东吴曹弗兴始,清代司马钟止,著录了各个时代名书画共六百余件。书法卷云:“汉章帝建初元年隶书手诏真迹卷”,款云:“建初元年正元丙寅皇帝诏,唐贞观皇帝御笔长题。”画卷云:“东吴曹弗兴罗汉渡海图真迹”,款云:“曹弗兴画,隶书款,清康熙皇帝长题”。我们从书本上一看款式、名头和题跋,就能明白该书著录的作品多数是伪造的书画,那些时代较晚的若干小名家的作品,有可能才是真迹。清代宫廷内府著录书《石渠宝笈》将认为真而精的作品列为上等,内容描述得比较详细,将认为不佳存有问题的作品列为次等,内容描述得比较简单。它将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卷》、宋代赵伯驹《江山秋色图》卷认为不真而列入了次等里,其实这两件作品都是真迹。《石渠宝笈》又将伪造的宋代米芾《云山图》卷、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列在上等里。这部书的错误大多,真是不胜枚举,像上面所说的三种著录书,对我们搞鉴定的人来说,参考价值不大,还会起反作用。
 
    总而言之,参考碑帖拓本、影印本和各种书画书录资料,对于古书画的鉴别是有辅助作用的。不过这些参考资料的本身也要先予鉴别。因为帖的原底——书法墨迹就有真有伪;少数的碑也有伪笔,如褚遂良《同州圣教序》和赵孟頫《北道教碑》等。帖的用处比碑志虽多,但也有初刻、初拓、翻到、后拓的区别,比碑志更为复杂、书录中所载,不但传记未必都确实,即所录作品中伪迹也不少,不能尽信也不可轻信,以为经过某书影印或某书著录必是珍品。尤其是清代晚期,在某些鉴藏家中流行着一种迷信著录的风气,认为它是鉴定真伪的主要依据,这种传统思想必须打破,否则就会上当。要看书画家的传记和书画家著录一类的评论书籍,要知道这类书中每一书的概况,可以查近人佘绍来所著《书画书录解题》一书,但其?也还有遗漏。此外,史地、艺文方面的的书籍,也要广为涉猎,以增加自己的学识。如果平时不广泛涉猎,知其大概,不但不能审辨其可信与否,甚如何查找资料、怎样用一些有利的资料来为我们鉴定书画服务都谈不上。所以文献资料的博览旁征也是鉴定书画的基本功夫之一,我们千万不可懒惰。

上一篇:
下一篇: 书画落款的常识及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