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人物 > 人物

宋丰光 张锦平



宋丰光:1956年出生于山东桓台,1982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1990年进修于美术学院画系。 现任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美术家协会会员。 《萧夜泛清瑟》《暮霭图》等作品或得多个大奖。




张锦平:1956年在山东临沂出生,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现为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美术教育研究会会员,山东美术家协会会员。曾获人物画大展奖银奖、全国教作品展奖、97画坛百杰称号、山东省人物画展一等奖、山东省美术创作荣誉奖等。

紫雾清韵琴瑟和鸣--宋丰光张锦平的绘画艺术

初也是早的认识,缘于阅读他们画得那些工笔重彩的小画。那个时期,以丁绍光为代表的被称为“云南画派”的工笔重彩作品,正在西方收藏界走俏。宋丰光张锦平也画这类作品,同样不断被美国画廊收走。那些线条优美,勾勒简约的小品,总花朵般地散发着清香和新鲜。

再接触宋丰光张锦平,还是从作品开始的,但有了另外一些的感动。

面对他们画得一张硕大的作品,透过那些有如神助的色彩与线,一个有了质的变化的宋丰光张锦平的艺术印象,渐渐清晰起来。看他们的画,我想到了掠过凹凸的坡地,风在搅动深秋里荒野深处坚涩的泥土和瑟瑟的犀草。那地方很荒蛮,但是诗意盎然。在他们的画里我们很容易看到作为画家所需要的感觉--诗意的质感。那是无论在形式上,或者内容上,都现代意义但仍具传统价值的审美。

那是一张叫做《樨草》的作品。

画作里有很多的迹象,显示他们正朝着一个艺术家的应有的澄心--感悟,靠近着。当初作为已有十余年学院式艺术实践和创作实力的画家,他们走向一条正确的道路,他们的风格已初具雏形。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也正是画坛从理论探索高潮走向实践高潮的时期。面对各种新艺术方式和深厚的人文传统,画家都在选择。宋丰光张锦平选择了那种很有质感的诗意语言。那是一种在写和绘,现实和表现之间的表现形式。它兼具了现代和传统的语意。十年之后的今天,这种倾向成为了左右画坛的主流审美意识。

于是,这十年间他们不断在全国美展上获奖。

于是,他们成为了在全国有影响的画家。

关于宋丰光张锦平,还有另外一种认识。

那是读画得来的一种感觉。是我在他们的作品前,内心一切与之交换获得的阅读感——语境。是一些关于秋天,关于田野,关于乡村经验的与他们绘画艺术交汇的文字。

深秋深处,那些蒲苇已经金黄了,在风中瑟瑟有声。仿佛琴音在狭窄的叶片上划过,滑落在水面上。那些波纹向着四面韵开,大片大片的蒲苇在湖滩上变得壮阔起来。草木在秋天里是灿烂和深邃的,神与物游的音与形,树杂云合。在静静悟听着生命的成熟。宋丰光张锦平波在水上,停在秋天的某个角落里,轻缓地靠近秋色。有着强大洇染力的秋天,让他们一次次在共同感受中,体悟到了其中蕴涵着的精神世界,是那样富有诗意和真实的魅力。这是一些遍地丛生的平淡无奇的野草,然而一旦遇上对民间精神有着深厚情感的宋丰光张锦平,这些毫无生命价值的杂草,便生出了强烈的抒情韵致。

在这样日近暮色,或者波光粼粼的水波间,我们不在乎他们是怎样地规避城市。或者,亲近乡村。如同阅读他们的作品一样,我们并不探求他们是在怀旧,还是在寻求。然而,面对他们专注的那种乡村生活,那种纯挚的向往和坚持的民间意识,我们会感动。他们笔下那些在大地上生长着的朴素的草木和简朴的却不失美丽的乡村少女,总会让我们久久地心动和咀嚼吟味的。

关于宋丰光张锦平,更还有这样的描绘和分析。当然,这依然是面对宋丰光张锦平他们的生活和作品的一种理解。

在秋水温柔而又安静的水乡河道间,那些逝水与大片大片的芦苇,对于他们有着何等的诱惑。从小便阅读尽了大地与植被,白云与流水,亲情与劳作的宋丰光张锦平,深知那些在极其平淡的自然中所蕴含着的意趣是那样的绵长与博大。在那些行云流水间,淡淡出的意象,绝不是一杯清茶满腹闲情,几笔几划可以勾勒出的。那里有沉厚的情感和理想,那里有潜藏在草木间的亲情与慰籍。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诉诸于画笔和视觉的一种意境,更重要的是他们以一贯之的对生命的感激之情。那些深爱中的吟味与悟想,在他们的作品中便有了生命地色彩。有了爱的韵致,令人感动。他们和他们的作品是真实的,更是梦幻的。真实的是两个人在艺术与生活同一琴弦上的和鸣;梦幻的,则是意蕴的一切在冥冥中的交融。

宋丰光张锦平的绘画艺术,在当下的艺术观念里是较为传统的,较为倾向于典雅和书写的那种方式。这种传统,不是拟古,更不是追摹古意的结果。它是一种由人格,由精神,更由两个人的性格在交汇中生化出的一种人生态度。它是互助、互补、互动的。是浮动于理想境界中的一种特殊的亲和力与崇高的敬意。是心灵外化的标识,不是单单一种图式的寻觅,更不是磨合生活的产物。在艺术界,他们是一个独特的现象。只是他们的谦恭令他们的奇特,隐秘于朴素的生活和图像之中了,不为人们所发现。他们的绘画,其实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精彩的人生描绘。

应当说,他们笃信的传统的精神力量,缘于那种物我两忘的唯美的纯朴的理想境界。这种理想是自然与人伦,在同一个方向上的行进与交合。因而他们的作品总能让人放松和愉快,并且诗意浓厚,百读不厌。没有时间的观念,没有新与旧,也就是说从来就没有事过境迁的陈旧感。他们的作品从某种民间的角度上,诠释了作为知识分子,对人与自然理想的解读。从深邃和博大的自然界中,寻找自己渴望的那种感性世界,是浪漫的。他们的作品充满了人文文化所需的精神定力。因为传统文化是讲在形式之中的意蕴和形式之外的境界的。因而构成他们作品的图像轨迹,是一种美妙而又动人地心灵曲线。正如,他们一贯之地用线用朴素的色彩来结构画面一样。那些无论是游走于脸廓眉宇间的线条,还是张力。不张扬、不造作、不求巧,只是出意蕴与情趣,韵致与志向。清雅淡丽而又丰硕。。对于心存高远的艺术家来说,他们的创作不是一种功利的撷取,而是在坚守的精神净土里培植着的他们自己的生命之树。正如当年出生于一九五六年二月七日的宋丰光和同样生于这的张锦平,在悄然中结合一样,这些再普通不过的草木与从不施粉黛的总是娴静的农村少女,一旦结合,便成为了诗意不尽的美丽画卷。与草木坚守在一起的他们,所创造出的意境,是从意象中蓬生的生命礼赞。它是那样的坚定与大。这一切都缘于一种对生命的挚爱。那是充蕴着深厚而又繁杂绵长,耐性十足的挚爱。在他们乡下的那座与山为临的院落里,宋丰光张锦平寻觅到了安静和淡然。那些生长在院落里的青菜果木,恩惠着他们的心灵。成了这个安居之地里,他们美好的伴侣。

对于他们而言,城市的喧闹真正的遁入了尘土。昨日的绚丽消失殆尽,而进入他们生活的是那些朴实无华的田野和田野之上更加纯朴的野草,还有沉甸甸的谷物。他们乐于耕织着田园般的生活---播种、浇灌,小小的收获。还有浸着山林之意的空气,都是他们心之向往的和惬意的事情。那些在纯朴宁静中,在深刻的自省中,所悟及的生命意义,就在于他们有着共同的体察和关照。宋丰光张锦平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与创作方式--那是些与甜美和劳作交织在一起的和煦和安详。他们懂得,处在一个繁荣和享乐的时代里,对于一个知识分子来说,没有比寻找到安身立命之处,更为重要的。他们是画家,更是在惶惑间寻求使命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理想,他们的所思和他们的乡村生活,就隐秘在《樨草》、《紫雾》和《绿野》里。
我们无论从那种角度,去面对宋丰光张锦平的作品,都可以把这看成是对他们理想的田园生活一次次心灵的感知。这是一个艺术家,在意境与现实中拟就的理想生活。更是人性中一种理想品质和道德的体察。这是几千年来传统社会中,陶渊明式的文化人生模式。它连带着厚重的文化期望和崇高的精神意志。面对嘈杂的飘忽不定的艺术领域里的众多的轻浮之象,一个艺术家深深的沉潜,是走向成熟的表现。更是志存高远的人行走的正确方向。

关于宋丰光张锦平,可以用这样一些诗意的语言描述和形容,也能够用美术理论的方式去分析。然而,我想用来表达的更是从这样一种角度,即从人性的角度--爱情和事业,来观照他们。

从走入大学的那起,从成为恋人那一刻起,宋丰光张锦平始终行走在倾诉和颂扬的发现之旅中。他们是带着全部的智慧、悟想与触摸,走上艺术这个宽阔的大道上的。在宋丰光与张锦平已经二十多年的生活与艺术合作里,他们的爱情在这个快速变幻着的极不稳定的人情世界里,成为了健康真实、又有着浓郁梦幻色彩的一段童话般的故事,成为了一种令人羡慕的生命的礼赞。在这个斑斓的世界里,诠释和注解着比翼双飞的情感,与人生的境界。他们的人生及艺术,当可成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图卷--紫雾清韵琴瑟和鸣。文/郑岗                                                       



 


上一篇: 春天来了 ——李学明画新作展
下一篇: 李兆虬

浏览:0|发布于:2017-12-19